網頁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內在小孩的英雄之旅



這是2014, 1月在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刊登的文章.
********************************************************
整理/攝影:本刊 李秀華
(本文內容由李宜靜提供)

●你可以愛我嗎?

封面引文
“你可以愛我嗎?可以請你愛我嗎?如果我很乖,很聰明,很懂事,很有成就,很美麗,為你做很多很多事,你就可以愛我嗎?可以請你愛我嗎?”
⋯⋯
這是內在小孩的話語。這個內在受到驚嚇,沒有獲得足夠愛的小孩,是扭曲了多少的自己來求愛。而不斷的向外求愛,求注意力,外界的人事物的發生與安排,讓這個小孩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而躲的更深,深到找不到她/他,剩下的,只感覺到那個恐懼。

在心中,只感覺到那個小小孩的恐懼。這恐懼,這感覺,被壓抑了這麼多年了。小小孩,你在那裡呢......

●李宜靜:我可以創造幸福的生命!
引文
“我們都是獅子--森林之王,自己生命的KING或QUEEN!”即便此時你感覺到自己的生命能量被卡住了,那就回到呼吸裡,展現新的生命觸角與偉大的力量。因為呼吸是人的本能,更是生命的根源,生命在混沌中欲尋求的一切答案,都在一呼一吸之間。

主文
“你可以愛我嗎?可以請你愛我嗎?如果我很乖,很聰明,很懂事,很有成就,很美麗,為你做很多很多事,你就可以愛我嗎?可以請你愛我嗎?”

這是內在小孩的話語。這個內在受到驚嚇,沒有獲得足夠愛的小孩,是扭曲了多少的自己來求愛。而不斷的向外求愛,求注意力,外界的人事物的發生與安排,讓這個小孩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而躲的更深,深到找不到她/他,剩下的,只感覺到那個恐懼。

在心中,只感覺到那個小小孩的恐懼。這恐懼,這感覺,被壓抑了這麼多年了。小小孩,你在那裡呢......

恐懼與痛苦,是人們無法忍受的。人的本能會努力“避痛”;用討愛來避痛,而愛化成種種不同的形象,如人際關係,金錢,食物,美貌,事業成功等等,於是,我們用種種方法手段來避痛,如酒精、食物、工作、愛情、上網、性、甚至找尋一個宗教,慈善或靈修方法來求永遠的避開痛苦,導致種種上癮癥的發生,但這些方式,只是將痛苦埋的越來越深,以致誤以為不存在。但其實,痛苦一直還在,只是被投射在外面,比如,抱怨身旁的人為甚麼不愛自己,困難的人際關係,金錢關係,身心的不健康等,人們“無意識的”創造了自己不快樂的生命。

世人都要幸福快樂富裕的生命,古人不是說“心想事成”嗎?《秘密》不是說只要我全心全意“要”,就一定會得到嗎?但為甚麼我的生命還是這樣一團糟呢?最大的主控因子就是在這“無意識”的層面。如果無意識有不同的信念,如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不值得擁有幸福的生命等,這些在意識層面上不察的信念,都會發揮無窮的影響與力量,以致我們無法擁有幸福的生命。

●生命是無意識的彰顯
心理分析大師榮格說,“我的生命就是無意識的彰顯”。我們現在面對的所有的人事物,包括煩心與痛苦之事,所有的問題皆來自過去的一些信念,記憶及壓抑的情緒在外的彰顯,也就是無意識的操縱與影響的,所以深入檢視無意識並慢慢的與無意識連接,溝通,并加以療癒釋放過去久積的傷痛與罪惡感,讓這些無意識的東西慢慢的變成有意識,然後才能更有覺知,或是說更清醒地過自己的日子。

無意識里,藏著很多感覺與情緒,很多是意識無法覺察,或是無法用理智來理解的,比如說,如果受傷的記憶來自胚胎或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年齡即一兩歲前,思考的方式還沒有化成語言的邏輯,以及前世的記憶等,這時候就無法以理智或意識來理解與描述,所以用感覺就變得很重要。因此,與無意識連接的方法除了與專業心理分析師,諮商師的談話之外,也將包含無需用到理智,而是純用感覺的方法,如呼吸、情緒、夢境、畫畫、陶藝、舞蹈、動作、聲音等等。

2013年1月,李宜靜從紐約飛到了吉隆坡教導一個呼吸生命課程。一位30多歲男生參加了她在《星洲日報》的演講以及上課後寫信給她分享課後心得,他提及在做呼吸的過程中仿佛回到的前世的記憶,當自對方的信中讀到“一個士兵在臨死前,微弱的說著‘我後悔愛得不夠’時”,她的心突然一震,陷入長思.....

從他的文字中,她感受到自己,這輩子,是否愛得很夠,很深呢?從表面看來,是愛情,是親情,是友情。但,不是的,是自己!是否曾經深深的愛自己?完全的接納自己?還是,恐懼他人不愛我,所以拼命的給出愛:不清醒,殘缺的愛,而來希望你愛我?接納我呢?

這樣的震撼與長思,也是很多人的心動之處。每一個人活著,就是為了要愛,人類窮極一生,就是不斷的向外找尋愛,討愛。但外面追求的愛,肯定,接納,注意力,永遠都是不夠的,於是內心形成了一直填補不完的痛苦黑洞。

“我後悔愛得不夠”,是後悔沒有好好的愛自己,所以,生命就無法活出自己真正的潛力與幸福。唯一的治本之道,是將痛苦從潛意識浮現到陽光之下,好好的安慰自己,將之釋放,同時學習開始珍惜自己,與愛自己。

●內在小孩的英雄之旅
深入無意識,與無意識溝通,有時候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必須開始面對過去久壓的痛苦記憶與心結,因此,榮格心理學形容這旅程為“英雄之旅”。

很多西方神話或童話故事談到,英雄必須離開安逸的家,長途跋涉到危險未知之地與惡龍搏鬥,或是被巨大的惡魚或大海龍吞進肚子里,這時候,雖然害怕,但還是勇敢的用智慧、用刀、用火,剝開肚子脫險而出。在冒險的旅程中,會得到人或天神或動物的幫助,最後殺了惡龍,救回公主,凱旋而歸。

信中的男生在呼吸生命課程的第一天,透過漸深及漸快的呼吸引導下開始納喊及咆哮,就好象變成了祿巨俠和“ Dr Jekyll and Mr Hyde。”“Jekyll and Hyde”是《化身博士》(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 )裡的人物,講述傑克喝了一種試驗藥劑後,會在夜晚化身邪惡的海德先生四處作惡,他終日徘徊在善惡之間,其內心屬靈的內疚和犯罪的快感不斷衝突,令他飽受折磨。

因書中人物傑克和海德善惡截然不同的性格讓人印象深刻,後來“Jekyll and Hyde”一詞成為心理學“雙重人格”的代稱。而“雙重人格”長久壓抑下思緒,就會從另一個面向凸顯冒出來,這“無意識”對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創傷會出來扯後腿
當他開始靜下來時,內在小孩出現了。他感覺到“他”一直哭泣,一直重複著說“他”很害怕。他試著與“他”溝通,卻做不到。他累得躺下來,Enya的音樂響起,他很想哭。他覺得自己變成一個瀕臨死亡的士兵,躺在草原上望著天空,試著想說話,卻只能說得很小聲,幾近耳語,重複著說“我後悔愛得不夠。”

他以為自己已經哭夠了,可到了工作坊的第二天,在漸深漸快的呼吸節奏下,及一輪像發怒及受傷的猛獸吶喊之後,他像被帶回10歲那年,父親去世的場景......他開始哭個不停,不想父親離開他

男孩一直以為父親過世了那麼久,自己應該不會太傷心的,剎那間,他才知道原來自己還感覺到那股痛及不想被父親拋離的感覺。雖然父親因工作意外去世,但是,他偶爾會莫名的認為父親的過世是自己的錯。在繪畫及寫信給父母親的過程中,他請求父母親的原諒,在獲得原諒的同時,父母親也請求這受苦的孩子原諒他們在不知不覺下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我知道他們是愛我的,而我也愛他們。”男孩說,他在寫信給神時,神告訴他說,“他並不是孤單的,因為神一直都在”。這又讓他莫名的想哭。

可以遇見內在的小孩,知道“他”的狀況,並看到深埋藏起來的傷痛,男生說,在工作坊所流的淚讓他在一定的程度上治療了內在的傷痛。這就是榮格說的--“要療愈內在的傷痛必須先感覺到它”。有些痛,因為太痛了,所以不想讓人看見,也不讓自己看見,以致連自己也以為不存在了。如今,他願意試著面對它,療愈它,因為他了解到不去面對,創傷會在某些時候出來扯後腿。

●做自己生命的KING或QUEEN!
東方人向來不那麼注重心理健康。然而,很多身心疾病到了找醫生治療的時候,往往是雙刃刀,後遺癥太多,殺傷力也太大。 在心理健康方面,“預防重於治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而東方人常常忽略了這點,甚至不願意把金錢,能量投資在這方面,等到因心理因素造成身心疾病時再求醫,已是亡羊補牢,未時已完。

金錢是一種能量,當你決定將能量放在創造心理健康,就表示你重視它,同時帶來轉化。而心理的健康,對於身體,人際關係及事業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慶幸的是,現代人慢慢瞭解到,90%以上的疾病都是心因性疾病: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疾病。因此,與心理諮商師每週長期固定的談話,或是上一些心靈成長課程,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事業成功,與美好的人際關係是非常有幫助與重要的,這不但是“預防重於治療”,而且是開發自己內在深層的潛力,所以投資報酬率是很高的。

長年在紐約生活的李宜靜將在2014年的1月中再次來到吉隆坡帶領生命呼吸法工作坊,以協助更多人進入生命療癒的旅程,與過去和解。“在西方國家,很多成功的企業家是經年累月,常年的與心理師每週固定談話,才能保持清醒的思考來做重要的決定。”她認為,如果每一個人可以開始重視心理的健康,這將是家庭,社會,世界之福,更是自己的幸福之路。

“我們都是獅子--森林之王,自己生命的KING或QUEEN!”即便此時你感覺到自己的生命能量被卡住了,那就回到呼吸裡,展現新的生命觸角與偉大的力量。因為呼吸是人的本能,更是生命的根源,生命在混沌中欲尋求的一切答案,都在一呼一吸之間。

簡介:
李宜靜,榮格心理分析師候選人,國際呼吸老師。
《這樣呼吸效果驚人》與《愛與性的奇蹟課程》作者
更多關於呼吸生命課程開課資訊

請瀏覽部落格:http://yeechinglee-breathofchange.blogspot.com/2014/04/2014.html
********************************************************

1 則留言:

  1. 李老师,请问要如何报名?我在马来西亚,希望参加您在马来西亚的课程。谢谢。
    芷菱

    回覆刪除